top of page

基因與癌症:揭秘罹患癌症的原因!

Updated: Oct 13, 2023

癌症在過去幾十年間,無論在台灣或全球皆是一個重要的醫療議題與挑戰,從曾經只有傳統療法可以選擇,到現今已有大量的精準醫療應用,而癌症治療精準化之所以蓬勃發展,主要是由於對遺傳因子的了解,本篇將著重於說明基因如何影響癌症發生的基本概念。


比翼生醫創投 醫療事務經理 陳長溢



「基因」是什麼?


「基因 (Gene)」一詞源自於古希臘語γόνος,象徵著「生」或是「起源」,是在1909年由丹麥學家,威廉·约翰森 (Wilhelm Johannsen) 所提出,在現代定義中,為遺傳的基本單位,攜帶構成每個生命個體的「指令」,如決定身高、五官與膚色等各項生理特徵外,甚至有學者認為基因對於心理與行為特徵也有一定影響。


在人體內大約有25,000個基因,每個基因皆是由去氧核醣核酸DNA所組成,透過不同的編碼順序,引導生物發育與功能組成。在生物體的每個細胞內,都帶有相同的基因,但各個細胞則會依據其角色與負責的身體部位,在不同的發育歷程中,選擇性的表現特定基因。



「癌症」是什麼?


人體發育是由細胞的生長與增殖所驅動,新細胞的生成補充與取代老化或受損的舊細胞,在不斷且正常的細胞更迭循環下,使得人體得以生長。但當受到某些內、外在因子影響時,細胞可能會跳脫原有的死亡淘汰命運,而繼續不斷的生長增殖,造成異常細胞群的出現,或稱為組織腫塊/腫瘤。


一般來說,腫瘤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若腫瘤的生長帶有轉移能力時,意指腫瘤細胞可透過血管新生與血液遷徙到身體其他部位並再次生長,即為惡性腫瘤,或大家認知中的「癌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統計,全球每年約有2,000萬的新發癌症人數,以及約有1,000萬人死於此疾病,且罹癌與死亡人數目前也逐年增加中1。同樣的,在台灣癌症已連續40年居於十大死因首位,且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109年的癌症登記報告指出,每10萬人口粗發生率為 517.71,每10萬人口粗死亡率則為 212.90,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98%,而其中好發與死亡率皆相對高的癌症分別為,女性乳房癌,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腸道癌,與肺、支氣管及氣管癌2。


基因「質」改變驅動癌症生成


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通常牽涉到基因「質」的改變,即所謂的「基因變異」,而造成基因變異的原因有許多,包括先天遺傳因子與外在因素,如物理致癌物 (輻射線、紫外線等)、化學致癌物 (石棉、煙草煙霧等),與生物致癌物 (病毒、細菌、寄生蟲) 等。


目前已知在癌症發生過程中的基因角色,大致上可分為致癌基因 (Oncogene),即此類基因可驅動細胞不正常的發育,而抑癌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 則抑制細胞過度生長與增殖,並誘導細胞死亡。因此,若基因變異的方向是導致致癌基因的過度活化,或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時,則會提升細胞癌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細胞癌化並非由單一基因變異所決定,而是需要大量的基因變異累積,以及基因間的交互作用關係,再藉由時間催化演變而來。



綜上所述,若能進一步拆解基因數據,並分析其隱藏的訊息與癥結,便有機會能應用於癌症治療。在現今精準醫學的時代,癌症治療除傳統的手術治療、化學治療 (Chemotherapy)、放射療法 (Radiotherapy)、賀爾蒙療法 (Hormone therapy) 與緩和醫療 (Palliative care) 外,也搭配與基因相關的標靶治療 (Targeted therapy) 與免疫治療 (Immunotherapy) 等,下篇我們將會更詳細的說明相關基因資訊與治療應用。


若欲進一步了解更多資訊,歡迎寄信至Bryant.chen@behealthventures.com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109年癌症登記報告。

430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